阅读历史 |

第4节(1 / 3)

加入书签

找茬

众人一边扇开眼前的灰尘,一边再次将眼前的之人打量一遍。

李筠并没有选择正面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轻声细语地询问:

“于婶子,我们家现在还住在原来的老地方吗?这么长时间不回来,我看这家属院都大变样了。”

说起家属院的变化,最自豪的自然是住在这里享受的一众工人家属。

听到夸赞的话语,看着李筠这个半个乡下人心中的优越感更甚,脸上都露出得意的笑容,嘴里却还在说着没什么。

于淑兰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其他,一听这话,立即起了心思,作势就要拎起李筠脚下的行李。

当她一拎起来,立即在心中唾骂:这袋子里面装的是石头吗?居然这么重?

微笑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,但一想到自己都是为了打击赵玉梅那个死女人,浑身仿佛突然涌出一股力量,一手行李,一手孩子。

笑着对李筠说:“没换地方,你们家还是在三楼的最左侧,至于其他的变化,你看看就知道。不过你妈怎么也不在信里和你仔细说说?要不是我们还记得你,你来家属院都要抓瞎了。”

在于淑兰的一番暗示之下,众人立即对着李筠露出可怜的眼神。

“来!于婶带你进去,你们家现在应该是大嫂在家带孩子。不过,你应该都还没见过大嫂和大侄子,都是一家人,待会儿相处一会儿就会熟悉了。”

说着,她就拎着行李,带着李筠一路往三号楼的位置走。

好事的不止是于淑兰一人,赵玉梅的嘴在家属院解怨的人可不少,一看于淑兰都要去孙家看戏了,她们赶紧拎起李筠的另一个行李,紧跟着往孙家走去。

于是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往孙家走去,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去打架的。

李筠一踏上楼梯,就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,阴暗潮湿的墙角、忽明忽暗的电灯,还有时不时从楼梯口传来的异味,都让她默默将场景与后世的描绘一一对应上。

这些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楼房,在风雨的侵蚀下,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。

楼道上各家各户的门口都堆着一大堆东西,走路时都有些难以下脚。

可带路的于淑兰就像是敏锐的排雷兵似的,矫健地在每个空地落脚,没有碰到地上的任何东西。

反倒是李筠第一时间有点反应不及时,但最后还是凭借瘦弱的身躯来到孙家门前。

于淑兰像是丢开包袱似的,迅速将手里的包裹丢在地上,以她的眼光来看里面也不可能是什么贵重的东西。

下一秒,激动地对着孙家的门使劲拍打:“砰砰砰!”

剧烈的声响迅速引起吴云的注意,她慌忙将手里的鸡蛋糕全部塞进儿子手里,“圆圆自己吃,妈妈去看看是谁来了?”

孙博远根本就不在乎妈妈的话,只要自己有好吃的就行,一拿到鸡蛋糕,直接全部塞进嘴里,只有吃到自己嘴巴里的才是自己的。

吴云一边走一边将自己手上和衣服上的气味拍散,一打开门,就看到于淑兰的那张笑脸。

脸上立马露出温和的笑容,喊道:“于婶是有什么事吗?”

于淑兰在看到吴云的那一刻立马眼冒精光,当即把自己身边干瘦的李筠推出去,积极地介绍道:

“想来小云你也还没见过自己的小姑子?这就是五年前下乡的李筠,说起来你们俩最后一个字还是同音的。现在成为了一家人,可真是有缘分。”

吴云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眼前的人身上,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瘦穷困,与城里人有着很大区别,特别是和孙薇对比之后。

李筠对于自己的形象也是无可奈何,不干活就没饭吃,她穿来的时候,因为生病还欠了别人不少钱。

为了偿还债务和修养身体,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和劳动,她根本没时间或者说没机会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的。

她相信这具身体只要有时间修养,缓过来后肯定也是个清秀的美人。

吴云心里立即荡起一圈圈怜惜的涟漪,心疼地看着眼前人,微笑着说:

“原来是小妹,快进屋。请几天家里就收到信说是你要回来,可是大家也不知道具体的日子,还以为你要过几天才到。所有大家有事都是去上班了,你先进来休息一会儿,待会儿大家就下班回来了。”

李筠看着眼前的大嫂,心想:难不成这孙家还娶了一个小白兔似的媳妇?与他们家的家风可不搭。

不过,吴云与自己的事毫无干系。

于是,她脸上也露出真切的笑容,回道:“是我,大嫂。家里人都需要上班,我明白的。主要是这火车路上总是停停靠靠的,也不准时,所有就没有告诉大家我回来的具体时间。

还要多谢谢于婶,有着一副热心肠,不然我恐怕连家的位置都找不到了。”

吴云当即感激地看着于淑兰,心想:想不到平日里于婶与婆婆的关系这么差,居然还愿意给自家人带路,真是看不出还是个如此恩怨分明的人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